水泥人網消息:昨日(9月20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召開2019年9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向大家介紹我國自然生態保護的有關情況,并共同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今年秋冬季將繼續按照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
攻堅行動措施堅決反對“一刀切”,方案一律不涉及強制性錯峰生產、大范圍停工停產等要求,生態環境部堅決反對“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
措施上,今年將更加突出科學施策。實施差異化應急管理,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實施企業分類分級管控,達到A級的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可不采取減排措施,B級企業適當少采取減排措施。
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 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正在向相關部門、地方、專家等征求意見。
據水泥人網了解,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是在回復路透社記者提問時說這一翻話的。
路透社記者:請問今年秋冬季攻堅行動方案與去年相比有哪些調整?生態環境部是否擔心一些地方會無法達成目標?另外,對于去年秋冬季已經達標的城市,今年目標和措施是否會與沒達標城市有所區別?劉友賓:近年來,在社會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大氣環境質量整體上呈現出穩中向好、持續改善的態勢。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重點區域秋冬季期間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矛盾和突出短板。近年來,為了有效應對秋冬季期間的重污染天氣,切實改善秋冬季環境質量,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藍天,呼吸更多清潔空氣,我部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開展了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在這幾年的實踐中,我們積累了應對秋冬季大氣污染的有效經驗和做法,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秋冬季,我們將繼續按照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攻堅行動總體的思路是要繼承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聚焦影響秋冬季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的主要矛盾和關鍵問題,立足于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調整優化,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強調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同時強化組織保障,嚴格監督執法,確保責任落實,有效改善秋冬季空氣質量。2019-2020年秋冬季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是按照鞏固成果、穩中求進的總要求科學設定的,充分考慮延續性、公平性與可達性。一是考慮上個秋冬季PM2.5濃度值,濃度值高的目標相應高。二是考慮過去兩個秋冬季累計下降幅度,降幅小的目標相應高。三是對于去年PM2.5年均濃度達標的城市進行豁免,不設置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對秋冬季PM2.5濃度較低的城市,要求其鞏固成果。與去年相比,攻堅行動措施的主要變化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更加強調依法依規。堅決反對“一刀切”,方案中,強制性錯峰生產、大范圍停工停產等要求一律沒有涉及,堅決反對“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嚴格依法依規。最近個別自媒體把秋冬季攻堅行動和停產停工劃等號,這是不符合實際的。二是更加突出科學施策。實施差異化應急管理,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各地根據《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夯實應急減排措施,實施企業分類分級管控,達到A級的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可不采取減排措施,B級企業適當少采取減排措施。三是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動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加強對地方和企業的差別化指導,結合本地產業特征、發展定位等,科學確定治理方案。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 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正在向相關部門、地方、專家等征求意見,待攻堅行動方案正式印發后,我部將向媒體朋友通報,同時指導重點區域各城市依法治污、精準治污、科學治污,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