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9年,國外引進的兩條濕法窯建成投產
1958年4月18日,根據國家“一五”計劃,國家計委全套進口2條當時國際最先進的水泥生產線,在選址浙江江山后,正式動工建設浙江省第一家現代大型水泥企業——江山水泥廠。
這是江山南方的前身。這家舉全國之力興建的水泥廠,一時匯集了1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他們的夢想就是建設我國自己的水泥廠,建造世界最先進的水泥生產線,支援國家建設。1959年,年產20萬噸的2條生產線相繼建成。當年,《人民日報》頭版發表社論《增產更多更好的水泥》,報道江山水泥廠建成投產的消息,鼓舞了全國人民投身建設祖國的人心和士氣。
1978年,國家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項目建設水泥用量大增。為更好支援國家建設,1980年企業上報新建3號窯項目。這是江山水泥廠的第一條全國產化的生產線,當年《人民日報》以《挖潛大有可為,改造設備擴大生產能力》為題,頭版報道江山水泥廠第三條生產線正式開工的消息。此后,企業自力更生、不斷技改擴建,到1997年已擁有6條濕法生產線,水泥年產能突破百萬噸。
2001年,根據政府要求,江山水泥廠成功改制為民營企業——浙江虎山集團。此后,虎山集團迅速進入發展快車道,短短4年間先后技改實施2條日產1000噸全國產化“濕改干”生產線,在本地和異地新建3條日產2500噸新型干法生產線,全面淘汰濕法生產,年水泥產能突破400萬噸。
2006年,一場席卷水泥行業的惡性競爭襲來,產能嚴重過剩的浙江水泥企業陷入一片混戰,虎山集團審時度勢,應宋志平董事長之邀,在杭州西子湖畔“汪莊會談”之后成功加入中國建材集團。2007年7月與中國建材集團正式簽署企業戰略重組合作協議,并新建國內第一條國產化率最高的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在中國建材集團發展戰略指引下,江山南方結合自身實際,扎實推進“三精管理”,同時按照安全標準化、生產清潔化要求,積極創建生態文明工廠。近年來,江山南方噸水泥能耗指標大幅下降,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多次被南方水泥授予模范單位和最佳績效企業,2018年企業實現凈利3.3億元,創歷史新高。據統計,加入中國建材11年來,江山南方累計實現凈利潤11.37億元,上繳稅收9.09億元,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60年一甲子,從國企到股份制到民營再到回歸央企,企業四易其名,歷經60余年大浪淘沙般的市場洗禮,贏得了無數的榮耀。公司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建材行業先進集體等8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榮譽。同時,公司高品質的產品在不同時代被廣泛用于國家重點工程,書寫了一個個時代的傳奇:
50年代,共和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和建造的新安江水電站;
60年代,長江上第一座國家自己設計建造的南京長江大橋;
70年代,為一代偉人永駐建造的毛主席紀念堂;
80年代,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秦山核電站;
90年代,被譽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
新世紀,亞洲第一深水良港洋山碼頭,以及四通八達的高鐵。
這些國家重大工程和地標性建筑不僅是江山南方的驕傲,更見證了我國水泥行業的發展、見證了我國社會主義各時期的建設。江山南方濃縮了我國水泥工業發展的歷程,是中國水泥行業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