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海鹽收獲的季節,位于山東濱州沾化區北部的鹽場,工人們正在忙著收鹽,從空中俯瞰,不同濃度的鹽池呈現出不同的色彩,五彩斑斕,蔚為壯觀。

沾化位于山東省西北部,緊鄰渤海,有60多萬畝鹽田,進入十月份以后,天氣涼爽干燥,降水也很少,工人們趁著天好,趕緊把已經曬好的海鹽收起來,從空中俯瞰,大大小小的鹽池像一塊塊馬賽克鑲嵌在大地上。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濱化鹽場負責人 李玉德:由于海水的濃度、微生物藻類、光線強弱、水的深度,比如有的是20公分,有的是50公分,深度不一樣,所以從上面看起來,顏色也會有一定變化。
鹽場負責人說,海鹽收獲分為兩個季節,春秋季各一次,每個收獲季都在一個月左右,一般是每年的5月和10月。這家鹽場一共是18萬畝,大家輪班作業,24小時不間斷,采用機組和管道相結合的方式,一個月之內要把鹽全部收完
工人 李建國:一般是16個小時收一個池子(鹽池)。記者:一個鹽池能收多少噸鹽工人 李建國:像這樣能收600多噸,650噸左右。
工人們告訴記者,收上來的原鹽將被立即送往附近的工廠再加工,不光能生產出食用鹽,還可以用來制作工藝品,廢料甚至能制作水泥。1噸海水上岸,能產生超過1000塊錢的效益,靠的就是這樣一條完整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