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志平講述了他的親身經歷:前不久,一個城市的書記告訴他說,宋總,你的水泥廠要關掉——我們要搞環保。宋志平回應,幾年之前,你們要發展水泥產業,企業投資了生產線;現在你們不能因為保空氣質量就讓關廠。宋志平認為,政府想讓工廠達到什么樣的環保標準,中建材完全可以把水泥做到低污染低能耗——關鍵是因為,城市建設有需求,缺了水泥不行。
在宋志平看來,“建材水泥是實的不能再實的實業了,中國的改革開放是靠水泥建設起來的”。他舉例,山東一年產1億噸水泥,消費1億噸水泥,假如沒有這些水泥,從外面運進來,那么當地那么多的大工廠,應該怎么建設?
“水泥產業,大家把它放到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我認為水泥可以做到低耗能低污染。所以我覺得沒有一個行業是落后的行業,只有落后的企業、落后的技術。” 宋志平說,技術完全可以做到讓傳統產業實現高端化、綠色化。
“20年前的水泥和現在完全不同,過去山東到處都有小水泥廠,從飛機上往下看到處都冒煙,今天的水泥都是新興的水泥廠,對中建材來講,不是做不做水泥,而是怎么做好水泥、做好的水泥。”宋志平說,“大家把水泥歸為高耗能高污染產業,但我認為,水泥可以做到低耗能低污染。沒有落后的行業,只有落后的企業、落后的技術。所以,我們應該把傳統的產業實現高端化、綠色化。水泥工廠是完全可以變成環境友好型的工廠。”
“不要一聽水泥就撓頭,有人見了我就問,老宋你還在搞建材、還在搞水泥嗎?我說水泥挺好的,一年能賺好幾百億。而且我搞水泥現在也不冒煙了,也沒有灰塵了,也沒有二氧化硫了,都是花園工廠,這樣的水泥廠不是挺好的。” 宋志平說,實體經濟還是有的做,因為需要。如果不需要,就可以不做。關鍵是怎么把它做好,而不是做不做的問題。怎么做到符合今天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符合綠水青山的環境產業要求,這是做實體經濟的人應該認真思考和做的事情。
目前,中建材是全球最大的水泥企業,全世界每銷售10噸水泥,就有1噸由中國建材提供。宋志平表示,“外界都稱中建材為‘水泥大王’,我們要做的是綠色的‘水泥大王’。”
(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