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的外國人,卻讓無數中國人銘記于心。
1911年2月19日,在丹麥奧胡斯市一個普通的家庭誕生了一名男孩,家人給這個孩子取名伯恩哈特·阿爾普·辛德貝格。辛德貝格自幼喜歡旅行,天生的冒險精神使他17歲時便告別家鄉,闖蕩世界。辛德貝格在格陵蘭島服過兵役當過水手,在阿爾及利亞當過法國外籍軍團的雇傭兵。
1937年8月19日,正值淞滬會戰爆發后的第7天,辛德貝格從美國加利福尼亞搭丹麥客輪來到上海,這是辛德貝格第二次來上海。但這一次,他卻目睹了日軍在吳淞口的兇殘本性。當天客輪在經過吳淞口時,日軍將7個俘虜的中國士兵殘忍殺害在港口上,目睹此慘狀的辛德貝格第一次見到了日軍的兇殘,對被殺害的中國俘虜表示深深的同情。
來到上海之后,辛德貝格被雇為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彭布羅克·史蒂芬斯的司機和助手兼攝影師。辛德貝格與斯蒂芬斯穿梭二人結成搭檔,出沒在淞滬會戰各個戰場,將戰爭的第一手資料傳播出去,向世界揭露日寇在上海的暴行。同時他們還采訪了大量受傷的中國官兵和難民,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在戰爭中,他們還救助了大量中國難民,救護了不少受傷的官兵。
1937年的江南水泥廠
1937年11月12日,日軍糾集20余萬兵力殺向南京,南京保衛戰打響。此時,位于南京郊外的棲霞山江南水泥廠剛剛安裝設備完畢,尚未來得及投產。由于日軍進犯南京,水泥廠的老板并未將錢款付清給丹麥F·L·史密斯公司。因此這家水泥廠的產權還在丹麥人手中,丹麥F·L·史密斯公司于是派出人員來到水泥廠,并在水泥廠內掛出丹麥國旗,以保護水泥廠的安全。
丹麥公司聘請前往照看水泥廠的人中,就有辛德貝格。當時丹麥史密斯公司駐中國代表事務以每個月100英鎊的月薪聘請辛德貝格前往南京照看水泥廠,并且賦予了辛德貝格水泥廠法定權益代表人的資格。在這期間,辛德貝格與丹麥水泥廠簽訂了生死合同,在保護水泥廠期間發生危及生命的任何事件,全部責任由辛德貝格承擔。幾天后,辛德貝格來到了水泥廠“上任”。為了保險起見,中國老板還找來一位德國籍工程師卡爾·京特假扮成德國公司代表,他們在水泥廠內同時掛起了一面德國國旗,以防止日軍飛機轟炸,保護水泥廠。
京特博士在難民營前(右)
在辛德貝格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他是這樣描述當時的情形的:“我在廠里升起了中國最大的一面丹麥國旗。此外,我還讓人在廠房的屋頂上用油漆刷了一面約1350平方米大的巨型丹麥國旗,這樣在空中就能清楚地看到。我想肯定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面丹麥國旗。同時,我們還以工廠的名義向德國留在南京的外交官聯系,購買了大量食品和飲料儲存起來。”
12月9日,中國守軍在南京東郊的梅墓一帶與日軍展開激戰。當晚,中國軍隊火力不支退出梅墓,棲霞山徹底淪陷。棲霞山附近的百姓,即使舉著日本旗表示并無敵意均遭到日本兵的屠殺,難民們跑到江邊走投無路,見到附近所插的“工廠保護區”的木牌,便涌到江南水泥廠避難。
辛德貝格解救的中國傷兵
當時難民非常多,有從上海、蘇州、常州、無錫等地過來的難民,每天涌入水泥廠避難的人數迅速飆升,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5萬余人。難民們涌入水泥廠后,辛德貝格對這些人進行了安置。在當時的情況下,能救一個是一個,只要進入了江南水泥廠,難民們就保住了性命。
由于涌入的難民太多,廠內難民們的生活情況狀況變得相當惡劣。當時難民們人挨著人,棚子挨著棚子,解手的地方都沒有。一到下雨天,連燒鍋做飯的地方都沒有。下雨的時候,連地上都發了霉,難民們的生活真是連牛馬都不如。一些人患了麻疹,身上了生了瘡,虱子到處都是,每天都有人因為患病死去。為了解決衛生問題,辛德貝格在水泥廠南北兩個難民區選出6個人進行管理,他們每天進行嚴格檢查,并要求所有人都注意防火。
難民營里避難的人群
有了辛德貝格的保護,難民們總算是安定了下來,但日軍還是經常前來騷擾。日本兵一天要來幾次,甚至幾十次。鬼子兵來水泥廠,一是想查下有沒有隱藏在這里的中國士兵;二是來找“花姑娘”消遣;三是來混吃混喝的;四是覬覦廠產來調查資產的。辛德貝格等人,對每次前來騷擾的日本兵都想盡辦法周旋,當時為了應付日本兵,每天要花去三四百元。
據戰后村民們反映,當時有日本兵到附近村子糟蹋婦女,廠里的外國人就扛著個德國和丹麥的旗幟出來調解,此人對日軍說了幾句話后,日本兵就走了。這個扛旗幟的人,自然就是辛德貝格。辛德貝格的交際手段是成功的,在日軍占領南京期間,他是為數不多的能開車在南京自由進出的外國人。
辛德貝格從日軍手里救下中國婦女
辛德貝格利用江南水泥廠作為掩護,救下了1.5萬余名中國人,這其中包括不少放下武器的傷兵。辛德貝格還將傷重的傷員送進南京城中救治,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結識了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約翰·拉貝,還有馬吉祥、威爾遜等同情中國難民的外國人。
在拉貝等人最艱難的時刻,辛德貝格曾開車進城為拉貝等人送吃送喝,解決了城中不少難民的生活問題。拉貝在1938年1月23日的日記中寫道:“今天辛德貝格又來了一趟,給我帶來了6只雞蛋和20只活鴨。”
辛德貝格的證件
為了救治江南水泥廠里生病的難民,辛德貝格還動用自己的力量組建了一個小型醫院,醫院成立后為廠里和周圍的村民2萬多人進行了救治,救下了無數人的生命。當時在江南水泥廠附近有一座棲霞寺,寺中藏著難民22000余人。日本兵發現難民后經常到棲霞寺槍殺男子,任意糟蹋婦女。
辛德貝格知道此事后,將日軍的暴行一一寫下來編成《棲霞山之行》一書交給拉貝送達日軍司令部。為此,寺廟中的2萬余人免遭日軍禍害,日軍到棲霞寺附近騷擾的次數減少了很多。
辛德貝格救下的老兵
1938年3月,辛德貝格接到公司的命令,要求他立刻離開南京。辛德貝格于是從3月20日起乘火車趕往上海,辛德貝格離開南京時冒著生命危險將日軍在南大期間的暴行搜集到的資料和照片,還有部分影片資料一起帶到了瑞士的日內瓦。
6月3日晚上,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聯盟大會上,來自各國參會的代表、記者100多人觀看了辛德貝格帶來的影片。辛德貝格用了幾個小時講解他在南京目睹的一切,講解了日軍在南京暴行的點點滴滴。參會的各國代表看了影片后,不少人當場哭泣,不少人因為憤怒當場站起。
江南水泥廠(遺址)
辛德貝格用實際行動第一次將日軍的暴行向國際社會公開,為揭露日軍在南京的暴行。辛德貝格利用江南水泥廠先后救下了將近5萬名中國難民,他與好友拉貝一起為拯救南京城內的難民、揭露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做出了巨大貢獻。
辛德貝格被譽為“中國之友”,他終生未婚將全部精力放在了人類和平的偉大事業上。1984年辛德貝格病重,彌留之際他說了一句令人落淚、敬佩的話:“我不過是個普通人,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朋友們,忘了我,但請不要忘了人類的暴行對生命的殘忍。”
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黃玫瑰
2004年12月17日,辛德貝格的故鄉丹麥奧胡斯市將當地的一種黃玫瑰命名為“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以紀念他在中國為解救難民做出的貢獻。
(來源:一襲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