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天寒地凍。在河北唐山遵化市筑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大院內,卻是一番熱鬧景象:數輛大型水泥運輸罐車整齊排列、依次驗票,車輪滾滾駛出大門、奔向遠方。
這幅場景,讓筑石水泥的企業法定代表人段惠娟由衷贊嘆:“我們企業能有今天,多虧了唐山中院執行局遵化執行大隊的領導和法官。是他們人性化的執法,才讓我們這個水泥廠起死回生!”
時光倒轉回2015年:遵化市重點民營企業——筑石水泥公司因資金鏈斷裂被迫停產,陷入困境。70多位經銷商與20多位供應商的共計超千萬元預付款和貨款沒了著落,這百余人把筑石水泥告上法庭,形成了百余件買賣合同糾紛案。
經遵化法院審理判決后,2016年進入強制執行程序,唐山中院執行局遵化執行大隊迅速查封了被執行人的廠房及設備。申請執行人情緒都很激烈,堅決要求對查封的廠房和設備拍賣變現,并多次赴省進京集體上訪。
基于案件的復雜性,遵化執行大隊組成了由大隊長楊毅和執行員俞東海為主的專案組,他們迅速深入企業和職工中調研,走訪當地百姓。經過梳理案情、數據比較,專案組了解到:如果走破產程序,對企業廠房、設備進行拍賣,扣除銀行的抵押優先受償部分,基本上沒有剩余甚至是負數。申請執行人不僅得不到一分錢,當地支柱企業會徹底倒閉,還會讓100多工人失業,給社會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
在對申請執行人說明情況并安撫情緒后,專案組提出解決方案:硬性讓企業破產拍賣,無異于殺雞取卵。但企業無造血功能,無法獨立恢復生產。擬將采用“強制招租”模式,引進外部造血機制,讓企業起死回生。
在駐地政府支持下,遵化執行大隊首先對筑石水泥公司強制接管,對賬目、物品登記造冊,由執行大隊專人管理;隨后通過互聯網對外發布招租公告。
本著“公平競爭、誠信履約、被租企業利益最大化”原則,先后有5家企業應租,3家入圍,最終確定北京首環民佳環境科技公司為承租人。在指定期限內,該承租人將資金注入企業,快速啟動了復產程序。
楊毅、俞東海等專案組成員多方協調、多次溝通發改、工信、供電、環保、安監等政府部門,幫助承租人辦理復產報批手續。兩個月后,企業全面復產,承租人履約將第一筆租金和履約保證金打入法院賬戶。2019年9月29日,百余名申請執行人拿到了筑石水泥公司的第一批執行款,其余尾款正在陸續清償中。
唐山中院執行局首創的“強制招租”模式,帶來了多贏的結果:申請執行人看到了希望,被執行人獲得了生機,員工得到了就業,政府得到了稅收,社會得到了穩定。正如筑石水泥公司總經理王劍所說,遵化執行大隊和楊毅大隊長敢擔當、敢作為,讓我們避免了破產,企業能正常運轉起來,有他們一大半的功勞。
這次“強制招租”的成功,在全國法院系統引起良好反響。俞東海在參加最高院組織的《民事強制執行法草案》(征求意見稿)研討中,以此案例作專題發言。與會專家和代表對唐山中院執行局的作為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種“強制招租”模式是一種實踐性上的創新,它與正在研討的《民事強制執行法(草案)》中“強制管理制度”不謀而合。唐山中院執行局用典型完整的案例,為建立和完善新時期執行工作的法律條例,提供了有力的經驗支撐。
(來源:唐山勞動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