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經驗帶到青藏高原
2016年7月,鄭浩作為領隊,帶領福州市選派的第八批援藏工作隊,援助西藏昌都八宿縣。八宿縣位于西藏東部、昌都市東南部,縣城所在地白馬鎮海拔3260米。“一到八宿,首先考驗我們的是高海拔環境。”鄭浩說,缺氧的環境、氣候與福州的巨大反差,讓援藏干部感到疲憊和難受。到任后,還未完全適應環境,鄭浩就帶隊調研。八宿是一個貧困縣,貧困率達33.25%,無規模化工業,無產業支撐,年財政收入僅4000萬元左右。經濟發展底子薄、總量小、結構差,這讓工作隊感到脫貧任務艱巨。援藏之前,鄭浩曾在鄉鎮基層多崗位鍛煉,熟悉基層工作和經濟工作的他,對于脫貧攻堅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開展工作最難的是與當地干部存在觀念上的不同。”鄭浩說,當地醫療和教育條件很差:縣醫院軟硬件條件甚至不如福州好的鄉鎮衛生院;全縣只有一所中學、一所小學,而且是在一起上課,只有一個廁所、一個食堂、一個操場,管理難度大。扶貧,先要保民生!要建醫院、建學校。但問題是,當地干部希望把工作隊的幫扶資金統籌使用,分散到300多個項目中。
“幫扶資金,必須用到刀刃上。”鄭浩積極與當地干部進行溝通,“整整溝通了兩個多月。多虧前面工作隊積累下的好口碑,加上當地對我們工作的信任,終于,醫院和學校項目獲得了一致同意。”2017年9月,投資近8000萬元的八宿縣人民醫院順利開工,目前已完成二級乙等評定。
三年來,鄭浩帶領隊員奮力攻堅,扶貧成效顯著——八宿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共400戶約2500人實現脫貧;援助項目合計投資7.15億元,除了醫院、中學,還包括扶貧開發區配套幼兒園、精準扶貧及新農村建設項目以及教育人才培訓、醫療衛生人才培訓等援助計劃。
為貧困縣抱來“金娃娃”
要脫貧,光輸血不行,還得造血。但當地缺產業、缺項目,怎么辦?在“一線工作法”中鍛煉和成長起來的福州干部,善于到基層和一線找解法。
調研中,鄭浩發現藏區石灰巖資源很豐富。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當地水泥價格偏高,大約是正常價格的兩倍。接下來,當地建設交通等項目,對水泥需求量大,發展水泥產業大有前景。隨后,鄭浩跟著勘測隊翻山越嶺實地勘測石灰巖儲量。實地勘測后,專家確認八宿石灰巖資源豐富、品質好,能滿足建設水泥廠要求。
緊接著,鄭浩多次往返北京、福州等地,尋求對接水泥廠商。在他的努力爭取下,國內龍頭企業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表達了投資意愿。但困難也接踵而至——大型項目涉及方方面面,當地沒有經驗,在協調審批時,要花大力氣解釋、溝通。
但這些都沒有動搖他“援藏一任造福一方”的決心。鄭浩一遍又一遍跑有關部門,一次又一次聯系投資方,鍥而不舍。
最終,用地指標跑下來了,選址通過了,施工許可批復了……2018年3月22日,八宿水泥廠項目落地。
“項目總投資約13億元,當地入股30%。投產后,預計每年對當地的財稅貢獻可達1.2億元,年分配利潤可達2億元。項目還能直接增加用工370人,間接帶動2000人就業。”鄭浩說,這個“金娃娃”今年8月即將點火投產,八宿離脫貧目標越來越近了。
2018年12月,鄭浩獲得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貢獻獎。
2019年7月,鄭浩結束援藏回到福州。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務重、責任大。鄭浩擔任閩清縣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第一副總指揮長,以及監測隔離組、集中醫學觀察點組、資金保障組、外防輸入組等小組組長。
他經常帶著干部們深入一線了解情況,每天晚上召開會議,分析信息、明確各項工作。同時,創新實施分類健康管理,針對境外人員,一律點對點接送,一律進行CT、血常規檢查,一律實行2次核酸檢測,一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有效避免境外病例輸入和二次擴散。今年3月,鄭浩獲評福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先進個人。
近幾個月,馬不停蹄地跑項目、忙招商,是鄭浩工作的常態。4月,他溝通引進投資50億元的阿里產業園項目;這幾天,他又在洽談石墨烯加工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