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內,水泥市場行情以上漲為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水泥需求側也有放緩跡象,節后全國水泥庫容比為55.8%,環比節前提高2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認為,水泥業景氣度可能已達年內高點,四季度會維持;接下來產業升級是重點,大型企業優勢明顯,中小型企業則面臨很大考驗,如何轉型求變,更值得關注。
水泥業景氣度或迎來階段性高點 產業升級是后期邏輯
因年初疫情影響,水泥需求于4到6月上旬出現快速反彈,5月全國水泥產量已達到2.5億噸,為2016年以來同期的高峰水平,價格企穩。不過今年夏季全國雨量較大,梅雨季節較去年多出約20天左右,水泥淡季也隨之推遲落幕。8月對于水泥市場來說非常重要,當月中旬雨季結束,水泥淡季進入尾聲,需求出現拐點,新一輪反彈上演,價格回升勢頭強勁。
今年上半年,全國基建項目申報提速,1至5月的申報額同比上升了110%至19萬億,這批項目有望在下半年進入開工季。至于資金情況,東方證券的估算結果顯,預計今年基建資金來源可達17.4萬億,同比上升11.5%,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是專項債,對應增量1.54萬億,考慮杠桿效應,預計全年專項債可帶動基建投資3.75萬億。
在我國,水泥行業主要來自于地產的需求最高,占比達40%,基建與農村建設需求占比均為30%左右。今年前8個月的水泥產量、特別是8月的量價變化是評估全年水泥產量的重要依據,1至8月,全國累計水泥產量 14.42 億噸,同比降 2.1%;8月當月的產量為2.25億噸,同比增6.6%。
四季度全國水泥供需大概率趨于平穩。中國銀河最新研報觀點認為,預計全年產量會與2019年持平至23.3億噸,行業景氣度迎來高點。產能有效控制以及區域協同生產是近4年來水泥行業維持高景氣度的重要原因之一。水泥行業后期焦點將向產業升級傾斜,產業將向智能制造、高端化方向發展。
驅動水泥產業升級的政策預期方面,8、9月已現前瞻——8月中旬,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召開《建筑材料工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會。9月中旬,工信部印發《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行動計劃(2021-2023)》,水泥產業升級方面涉及數字規劃設計、自動采選配礦、窯爐優化控制、磨機一鍵啟停、固廢協同處置等集成系統解決方案等內容。
從截至目前已出爐的3家業內公司的業績預告中可隱見水泥業本輪復蘇已攀升至階段性高點。頭部公司之一華新水泥上周末公布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今年前三個季度公司凈利潤39.34億元至41.14億元,降幅為20%至15%。另兩大公司天山股份與祁連山三季報預告在本周二聯袂出爐——報告期內,前者預計凈利略下降6.86%至1.78%,達11.00至11.60億元;后者預計略增39%至10.41億元。上述3家公司今年中報凈利增速分別為-29.70%、3.24%和36.51%。
相對而言,在水泥錯峰生產方面,市占率高、存貨周轉率高、管理費用占營收之比較低的大公司優勢相對更明顯,它們的扣非凈利及增速表現更強,而小公司要面臨的挑戰要更多些。通過業務多元化推動轉型增強適應力成為業內一些小公司的選擇。、
中小水泥企業的轉型典型:尖峰集團跨界,博聞科技“炒股”
在業務“多輪驅動”方面,國內水泥業上市公司中,尖峰集團是一家典型。公司兩大主業為水泥和藥品,藥品產品包括注射用鹽酸頭孢甲肟、門冬氨酸氨氯地平片、鹽酸帕羅西汀片等。今年中報顯示,尖峰集團營收為14.40億元,醫藥業務的營收占總營收之比達45.84%,已超過了水泥業務的比重44.08%。
眾所周知的是,醫藥產品研發投入高、周期長、風險大,且在申請注冊時面臨監管部門嚴格審批。今年9月初,尖峰集團宣布旗下尖峰藥業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準簽發的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藥品注冊證書》,該藥品主要用于治療低危性胃病,公司是于2013年11月底向國家藥監局提交相關注冊申請并獲受理的。
藥品部門人才管理與產品銷售所需的費用也更高,尖峰集團今年中報管理費用占營收之比為13.52%,遠高于同行;藥品業務的毛利率為38.46%,低于水泥業務的毛利率45.94%,這一情況在去年同期也大致如此。尖峰集團今年中報實現凈利潤3.6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2.61%,在水泥業復蘇已到階段性高點的背景下,公司水泥業務亦可能面臨瓶頸。
博聞科技堪稱“異類”。公司主業為水泥,其次為經銷松茸和食用菌等農產品,去年年報與今年中報顯示,水泥業務營收占總營收之比分別為88.62%和90.85%,不過因外購熟料成本與水泥銷售下滑等原因,水泥業務毛利率分別為-7.94%和-35.15%。
未能靠農產品業務翻身的博聞科技今年中報扣非凈利230萬元,凈利潤772萬元,同比增長109.89%,增幅在水泥行業中遙遙領先,公司的主要收益來源投資收益較去年同期上升255萬元至1386萬元,投資收益與利潤之比為179.46%。
近10年來的數據統計看,博文科技的總體投資收益持續下降,凈利潤變化與投資收益的一舉一動基本同步。在眾多投資標的中,新疆眾和是博威科技投資時間最長的公司。博聞科技2006年斥資近1.24億元入股新疆眾和,當時的持股比例為22.06%,次年年報該筆投資的賬面價值實現盈利,達1.26億元。2013年,博文科技對新疆眾和投資的賬面價值達到高峰至5.66億元,2014年大幅減持,接下來的3年逐步減持,至2017年的持股比例降至低點,達2.99%。
2016年是博聞科技投資公司數最多的一年,統計IFIND數據可見,當年公司投資的公司高達17家,包括中原證券、百合花、景旺電子、元祖股份等等,行業涉及券商、電子、食品、服飾、交通運輸等。今年中報顯示,博文科技的投資公司僅有新疆眾和一家,目前的持股數為7180.64萬股,持股比例為6.93%,最新參考市值近4.28億元。對新疆眾和的投資收益成為博聞科技收入絕對的第一來源。
今年7月,博聞科技宣布董事會授權公司進行證券投資業務,本金至多5000萬元,占公司2019年末凈資產的7.56%,使用期限為12個月,投資范圍涉及股票投資、新股申購、債券投資、上市公司增發等。不過就在9月,作為新疆眾和第二大股東的博文科技沒有參與新疆眾和的定增。博聞科技就此表示,2019年年度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預先授權處置所持新疆眾和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股份的議案,由經營管理層負責擇機實施。至于是否有增持計劃,則需由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批決定。
博聞科技與尖峰集團都是上世紀90年代上市的公司,一路走來,均可謂不乏歷練。同樣是水泥業中小公司創新求變的典型,發展路線截然不同的兩家公司后期仍值得關注。
博聞科技沒能享受本輪水泥業復蘇“順風車”帶來的紅利,除了投資,沒有可以成為砥柱的業務,目前也沒有實質性的多元化發展藍圖,似乎只寄希望于靠公司的“股神”們持家。尖峰集團亦面臨新一輪挑戰,一方面是周期性因素,水泥業景氣度可能已迎來階段性高點;另一方面是成長性挑戰,尖峰集團下一步如何應對水泥產業升級、特別是如何提高投資風險相對更大的醫藥項目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