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日,河北唐山市政府也發布了《關于解除重污染天氣II級應急響應的通知》稱經省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環境氣象中心聯合會商,11月1日起受冷空氣影響,擴散條件逐步改善,污染過程基本結束。市重污染天氣應對指揮部研究決定,自11月1日10時起全市解除重污染天氣II級應急響應。
全市要繼續按照《唐山市2020-2021年秋冬季工業企業日常減排措施》執行各項減排措施。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壓實責任,強化網格化環境監管,加大執法檢查力度,促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上一波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剛剛結束,山東省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小組辦公室就發布了《關于做好11月15日至12月17日重污染天氣過程應對工作的函》給濟南、淄博、棗莊、東營、濰坊、濟寧、泰安、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廳)稱,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省級環境監測中心會商結果,預計11月15日至12月17日期間,山東省魯中、魯西北、魯南地區將出現一次重污染天氣過程。
按照提前預警的原則,建議各市高度重視,加強研判,空氣質量預報結果如果符合預警條件,要及時發布預警、啟動應急響應,并根據空氣質量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應急響應級別,切實做好此次空氣重污染過程應對工作。
啟動應急響應的市,應對工業企業要按照最新修訂的應急減排清單采取限產停產等減排措施;對建筑工地等揚塵源停止產生揚塵環節的建筑施工作業及渣土運輸;加強重型柴油貨車管控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上路運輸行駛。各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做好應急減排措施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確保各項應急減排措施落實到位。各市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務必高度重視此次空氣重污染過程應對工作,做好信息發布及公開,并于每日14時前上報應急工作日報。
據水泥人網了解,近期生態環境部向媒體公布的2020年9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塵監測結果,降塵指標不降反升。“2+26”城市中滄州、唐山、鶴壁、保定、聊城、濮陽、德州、新鄉、開封、鄭州、濱州等11個城市降塵量最大值高于9.0噸/平方千米·月。
長治、晉城、石家莊、廊坊、濟南、衡水、淄博、安陽、唐山、陽泉、保定、濮陽、德州、新鄉、開封、鄭州、濱州等17個城市降塵量平均值同比不降反升。
汾渭平原11城市中渭南、呂梁、晉中等3個城市降塵量最大值高于9.0噸/平方千米·月。三門峽、銅川、寶雞、渭南等4個城市降塵量平均值同比不降反升。
按照《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各市平均降塵量不得高于9.0噸/平方千米·月,上述區域均高于要求。
水泥廠、粉磨站、車、工地都停了,霧霾不降反升
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污染大戶的水泥行業,只要遇到重污染天氣以后,就必須面臨著停產停工。近日,因受京津冀晉地區的重污染天氣影響。河南省鄭州、洛陽、濟源、新鄉以及山西運城、河北唐山、廊坊、保定等等多區域持續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多區域預警或至本月底下月初才會結束。
河南新鄉發出緊急通知,除要求工地、攪拌站停工停產外,還要求水泥企業停產、停運、停售。多家粉磨站企業和商砼攪拌站對外通知原材料緊缺,產品斷供。
工業企業方面,停工的主要集中在加工業、輕工業,而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主要是高污染、高能耗的資源型行業,比如火力發電、鋼鐵、焦化、玻璃、耐火材料、石化化工、氧化鋁、電解鋁等,這些行業往往存在不可中斷的生產工序,需要常年運轉。
然而,當水泥企業、粉磨站進入錯峰停產的時候,空氣質量好了嗎?這個答案是可想而知的,大家也是能看到的。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占比高達三分之二的工業和采暖所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并未實質性下降,而這些排放源也是這個區域的基礎排放量,大氣污染排放量并未“傷筋動骨”,當氣象條件不利導致環境容量下降時,基礎排放量未變就會超出環境容量并出現重污染過程。鋼鐵、焦化、水泥、砂石、混凝土甚至工地全停都擋不住重污染天氣,看來今年,遠遠還不是“藍天保衛戰”的收官年。
自國家領導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來,一場環保風暴持續性席卷全國,這期間關停的企業不計其數,更有像水泥、化工、焦化、鋼鐵等行業隨時面臨著停工停產。即便如此,國內大氣污染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很多時候只要當地一發天氣預警,水泥廠首當其沖的就要停工!停產!甚至有些地區連幾乎沒有污染排放的水泥磨也要停產。
尤其在2+26城市,只要京津冀地區出現霧霾,周邊的山東、河南的水泥企業、粉磨站就面臨停產停工。然而停工停產以后,大氣污染排放指數為何不降反升呢、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