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三角、珠三角等熱門市場水泥企業開始大范圍通知上調水泥價格,幅度每噸10-30元,兩地區熟料價格曾連漲2-3輪。貴州地區也迎來了年后第二輪普漲,幅度每噸30元。天氣放晴后華東有望迎來高標水泥普漲。長三角部分地區熟料四輪連漲,累計漲價達100元/噸。
春節假期結束之后,全國各地密集啟動重大項目的集中開工儀式。僅江蘇、河南兩省,2月開工項目投資額均超萬億元。目前已有20多個省市公布今年重點建設項目清單,總規模近30萬億元。就房地產市場而言,前2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04.9%,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64.3%,房屋施工面積同比增長11%,竣工面積同比增長40.4%。
若節后開工及上半年需求韌性得到驗證,水泥股業績與估值背離的修復空間可觀。此輪PPI上升周期中水泥市場內生的上行動力不可忽視,全年價格中樞存在超預期的機會。
碳排放僅次于鋼鐵,水泥有望優先納入碳交易市場
此外,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繼電力之外,擁有良好碳排放數據基礎的水泥、電解鋁行業將可能優先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
如果水泥類似鋼鐵行業提前在十四五實現碳達峰,勢必加快節能普及,或加快淘汰過剩退出,或健全碳交易市場。基于此,判斷“十四五”水泥供給端預期有較大變化,值得重視。
碳交易增厚成本,一方面轉嫁下游的同時,另一方面可以進口海外更低成本、 距離較近的熟料/水泥,已在海外布局產線、擁有國際貿易經驗的龍頭企業受益, 例如海螺水泥、華新水泥、紅獅等,這些廠商也可分享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建設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