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重建,建材為先。在日喀則的災后重建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施工人員正爭分奪秒地搭建新家園。與此同時,百公里之外的日喀則市雅曲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水泥生產車間內,同樣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這座全天候運轉的工廠,正以滿負荷狀態生產,為災后重建源源不斷地輸送著不可或缺的水泥建材。


來自白朗縣的貨車師傅普瓊是忙碌運輸隊伍中的一員。“我在拉孜災后重建點運輸水泥,每天運兩次,能為災后重建出點力,自己心里也很高興。”普瓊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無數參與重建者的心聲。

走進車間,直徑數米的水泥回轉窯飛速旋轉,窯體散發的熱浪撲面而來。銀白色傳送帶如鋼鐵巨龍,將剛燒制的高溫水泥源源不斷送往倉儲區,堆積成座座灰白色“小山”。

激增的需求帶來了新的挑戰。在倉儲區外,等待裝載的貨車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企業迅速開辟了兩條專用災后重建裝車通道,并引入智能調度系統,通過車牌識別技術大幅縮短了車輛的等待時間。



來自白朗縣的貨車師傅普瓊是忙碌運輸隊伍中的一員。“我在拉孜災后重建點運輸水泥,每天運兩次,能為災后重建出點力,自己心里也很高興。”普瓊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無數參與重建者的心聲。

在提高運輸效率的同時,雅曲水泥同步推進技術革新。工藝科主任劉建橋表示:“我們對燒成系統和粉磨系統進行了全面檢修,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在質量方面,通過與化驗室密切溝通,優化了燒成方案,使熟料強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確保出廠水泥的強度和質量。”


從生產線到運輸線,從傳統工藝到智能管理,雅曲水泥構建起覆蓋全鏈條的保供體系。這些日夜奔涌的水泥,化作重建工地上的磚瓦梁柱,托起受災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