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業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一場關乎混凝土企業生死存亡的“自救”行動正在華南珠三角地區率先打響。








低價競爭惡果,約18000多商混攪拌站家面臨倒閉風險
近十家商品混凝土企業一次性漲價50元/方
近日,乳源瑤族自治縣宏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韶關市城興住宅工業有限公司、韶關市三創混凝土有限公司等近10家商品混凝土企業聯合發布調價函,宣布自2025年6月23日起,各強度等級混凝土價格統一上調50元/立方米。這一舉措不僅引發了行業震動,更被視為混凝土企業在長期低價競爭后的一次“絕地反擊”。








低價競爭惡果,約18000多商混攪拌站家面臨倒閉風險
過去幾年,受房地產市場下行、基建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混凝土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嚴峻。為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企業間不惜以“白菜價”惡性競爭,導致混凝土價格長期處于不合理低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超過100家混凝土企業因無法承受長期虧損而倒閉,行業生態遭受嚴重破壞。
“價格戰打到今天,許多企業已經無利可圖,甚至虧本運營。”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透露,“低價競爭不僅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還讓產品質量、供應穩定性難以保障,最終損害的是整個產業鏈。”
有機構預測,未來三到五年內,全行業約70%約18000多商混攪拌站家面臨倒閉風險。與此同時,頭部混凝土企業通過產能擴張搶占市場。
華南企業率先“破局”,聯合漲價能否扭轉行業頹勢?
面對生存壓力,華南珠三角地區的混凝土企業選擇抱團取暖,以集體漲價的方式尋求突圍。在調價函中,企業一致強調:“此次價格調整是基于市場供需及成本壓力的理性回歸,旨在確保產品質量、維持企業正常運營,同時保障客戶的長期供應穩定。”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漲價若能成功落地,可能成為全國混凝土市場的風向標,帶動其他地區企業跟進。但也有聲音認為,在需求疲軟的大環境下,漲價能否持續仍存變數。
相關行業人士指出,當前混凝土價格走勢分化嚴重,反映出不同區域供需關系、原材料成本的差異。此次華南企業的“漲價自救”行動,或許只是行業變革的第一槍。未來,混凝土市場可能面臨中小型企業若無法扛住成本壓力,可能進一步被淘汰,行業集中度提升。同時部分混凝土企業換型升級,通過智能化生產、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維持盈利。
混凝土行業的困境,本質上是低效產能過剩與市場需求萎縮之間的矛盾。華南企業的漲價嘗試,既是自救,也是對行業健康發展的呼喚。然而,單純依賴提價并非長久之計,企業更需通過技術創新、產能優化、服務升級來提升競爭力。這場“漲價風暴”最終能否席卷全國?混凝土行業能否走出寒冬?市場正在等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