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水泥業務主要布局在京津冀區域,擁有32條熟料生產線,水泥產能約5000萬噸,熟料產能約4000萬噸,收購冀東后,兩者合計熟料產能將超過1.1億噸,水泥產能合計達1.7億噸,成為全國第三大、京津冀第一大水泥巨頭。京津冀地區是公司水泥業務和冀東水泥的核心市場區域,截至2015年京津冀地區熟料產能合計約1.03億噸,金隅股份和冀東水泥熟料產能占比分別為29%左右,合并后將在京津冀地區擁有58.9%的市場占有率,形成絕對的主導地位,市場供給格局將發生質的改變。
行業供需方面,需求端京津冀地區產量2011年見頂回落后,自峰值已下滑40%,2016年底部回暖趨勢明顯,后續京津冀一體化帶動基建項目加速落地,將成為拉動明年區域需求持續回升的主要動力。供給端未來基本無新增產能壓力,史上最嚴的錯峰生產將帶來存量供給收縮。整體來看,明年京津冀地區基本面向上趨勢具備高確定性。
公司具備較強的內部管控能力,之前收購鼎鑫水泥,太行水泥、拉法基水泥的北京產線等,都在短時間內就實現了扭虧或利潤的大幅提高。因此公司與冀東的合并有望達成優勢互補,加上規模效應的發揮,提升整體競爭力。
地產業務:結轉加快貢獻核心盈利,土地儲備豐富
房地產開發業務作為公司最主要的兩大業務板塊之一,目前營收占比達到40%-50%,盈利能力處于行業中上水平,2016年受益于地產景氣回升,結轉加快,是公司核心盈利貢獻板塊。公司位于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儲備達750.15萬平方米,布局上立足北京、加快向重慶、合肥、杭州二線城市擴張的速度。同時在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格局下,大量工業企業向天津河北轉移,政策鼓勵企業對自有存量工業用地的運用,公司在北京擁有超過500平方米的工業用地,未來轉化速度有望加快。
投資建議:給予“買入”評級
受益行業景氣回暖,公司地產業務回升趨勢明顯,其重點布局一線城市,銷售結轉加快,業績大幅增長,且北京工業用地儲備豐富、轉化加快,價值重估可期;水泥業務受益需求端回升,2016以來量價改善趨勢明顯,且與冀東重組后,整個京津冀的水泥供給格局將大幅改觀,基本面的改善有望持續。我們預計2016-2018年公司EPS分別為0.27、0.35、0.37元人民幣,對應12月28日H股收盤價2.64港幣(對應人民幣2.36元),2016-2018年PE分別為8.8X、6.7X、6.4X,對應最新PB為0.5X,給予“買入”評級。
一、金隅股份:四大板塊協同發展的多元化集團
北京市國資委直接控股企業
金隅集團的前身為1955年成立的北京市建筑材料工業局,2000年北京建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北京金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和2011年,金隅股份相繼在H股和A股上市,建立了境內外兩個資本市場融資渠道。今年10月,金隅集團將其持有的金隅股份44.93%的股權(48億股)全部無償劃轉至北京市國有資本管理中心,北京市國資委將通過國管中心這一資本運作平臺實現對金隅股份的直接控股。
四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縱向一體化產業格局
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從一個生產傳統建材產品的制造企業,積極向產業鏈下游延伸,依托在基礎產業水泥和傳統建材中積累的優勢,“由舊轉新”發展新型建材業務并縱向拓展房地產開發及現代物業服務業務,形成如今水泥、新型建材、房地產開發、物業投資管理四大板塊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且各個業務板塊在其所屬行業中均處于龍頭地位。
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9.25億元,同比下降0.77%, 2011年到2013年三年公司營收保持在年20%-30%的增長,2014年同比下降7.92%。近兩年公司營收下滑主要是源于水泥板塊景氣不振、商貿物流業務主動收縮加上地產板塊增速回落的影響。從營收構成來看,地產開發業務的業務份額不斷擴大,自2013年開始即取代水泥板塊成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來源,水泥板塊的份額逐年收縮,新型建材板塊近兩年基本穩定在25%左右,盈利能力強勁的物業服務保持小幅增長,總體趨勢是從水泥板塊一業獨大逐漸向以地產開發為重心、水泥和新型建材均衡發展、物業投資及管理“小而美”、四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縱向一體化產業格局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