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象牙塔里呆了30多年后,這是陳吉寧第一次入仕,專家型、學者型部長給中國環保事業帶來諸多期待。
乘“史上最嚴”新《環保法》生效實施的東風,在他執掌環保部的這兩年中,陳吉寧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查(企)督(政)并舉、以督政為主”,掀起環評風暴勒令紅頂環評機構全部“摘帽”,力推環境治理的基礎性制度——排污許可證……
輿論評價稱,陳吉寧扭轉了以往環保部門給人們留下的地位尷尬、弱勢的形象,如今環保部門變得“腰桿硬了”。
“以前省里要開展相關工作,環保廳為了體現自己的地位,想方設法要在部署文件中加一句‘積極參與’,現在不同了,省里很多工作環保廳不僅要積極參與,還要牽頭出主意、研究政策。”東北某省環保廳一位官員向記者表示。
兩年之后:“環境守法的態勢正在逐步形成”
與被譽為“史上最嚴環保法”的新環保法生效實施前后腳,陳吉寧履新環保部。
上任48小時后,陳吉寧就在一次座談會上表示,“我們過去環保不守法是常態,現在要把這個反過來,讓守法成為常態,”他說,“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要守法,這是底線的要求。如果連守法都做不到,我們何談環境保護呢?”
隨后,環保部開始約談治污不力的地方主官,頻度之高令人訝異。
2015年,環保部對33個市(區)開展了綜合督察,公開約談了15個市級政府主要負責人。環保部還督促各省(區、市)對30%以上的地市級政府進行了環保督察,對31個市進行了約談、20個市(縣)實施了區域限批、176個問題掛牌督辦。
根據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的統計,2015年環保部很忙,“平均每21天約談一個城市,在網上甚至流傳一句話‘部長喊你談話’。”
約談壓力下,是各個城市的爭先恐后。山東擔心快被河北趕上,鄭州到石家莊去取“治霾”經,空氣質量屢屢全國墊底的保定,2015年12月實施了為期一個月的嚴于重污染天氣一級紅色預警的空氣質量超常沖刺保障措施。
2016年,按照中辦、國辦《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要求,環保部牽頭落實了中央環保督察行動,覆蓋全國16個省份,受理群眾舉報3.3萬余件,立案處罰8500余件、罰款4.4億多元,立案偵查800余件、拘留720人,約談6307人,問責64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