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紅利釋放
商務部相關人士日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覆蓋國家廣泛,市場空間巨大,給中國企業帶來機遇。中國企業制造能力強,可以根據不同市場需求,提供不同檔次的讓消費者買得起、功能有保障的產品,比如,小米手機在國內市場可能不是最受歡迎的品牌,但在印度市場表現出色。中國公司產品在“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空間、服務空間、投資空間很大。再如,中國基建在全球的競爭力與影響力有目共睹,目前在許多領域做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在“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中,基建投資及其關聯產業乃至對中國貿易投資的帶動都值得關注。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相關政策加速落地,國內企業已初步分享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果實。國內企業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額與訂單量大幅增長,基建、能源、道路交通等領域合作項目占比較高。中國中鐵(8.990, 0.00, 0.00%)、中國交建(18.110, 0.00, 0.00%)、中國電建(7.820, 0.00, 0.00%)、中國中車(10.470, 0.00, 0.00%)等龍頭公司簽訂了一些道路基建領域重要項目訂單。中國交建2016年來自海外地區的新簽合同額為2237.70億元,約占公司當年新簽合同額的30.62%;中國中車2016年新簽海外訂單合計突破200億元。
不僅大型企業,三一重工(7.450, 0.00, 0.00%)、特變電工(11.260, 0.00, 0.00%)、浙富控股(5.520, 0.00, 0.00%)等民營、中小企業也分享到“一帶一路”倡議的成果。三一重工相繼在印度、巴西等地投資建立了研發和制造基地。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合同1260億美元,同比增長36%。
除發揮項目優勢外,中國企業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涉及多個領域,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項目優勢疊加產業園區,雙輪推進中國企業布局“一帶一路”。
一些公司分享到的“一帶一路”紅利已在企業營收上有所體現。中國交建2016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112.74億元,同比增長12.10%。
對中國企業來說,收獲還遠不止這些。上述商務部人士表示,從宏觀層面來看,中國企業到國外市場挖掘商機,在“全球資源配置”需求的倒逼下,將會推進中國企業的結構調整、產業升級進程。中國企業將逐漸從產品輸出擴展到全產業鏈輸出、綠色價值鏈輸出等,并在構建新的全球供應鏈、價值鏈體系進程中,提升中國企業品牌形象、產品附加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