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泥總裁肖家祥認為,水泥企業淘汰落后產能首先應當明確淘汰落后去產能目標。初步測算,未來5年全國熟料產能應降至12億噸至13億噸。此外,建議從能耗、排放、質量、安全、環保及礦山等多方面提升行業標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對于堅決推行錯峰生產、自律限產,肖家祥認為,應繼續推進北方區域冬季錯峰生產。在春節、雨季、高溫等季節,根據各地供需情況,開展以減少碳排放和節能形式的常態化限產,改善供求關系。同時,強化區域資本合作、資產重組和熟料資源管控,積極開展區域市場整合。肖家祥建議,大企業要發揮積極引領作用,主動改善區域供求關系,完善大企業區域和跨區域協調機制,共同維護行業整體利益,促進行業效益進一步提升。
增效益應注重區域協調
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崔星太在會上提出了“近期錯峰生產,中期去產能,遠期重組整合”的發展觀點。“目前,水泥協會在錯峰生產和行業自律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此基礎上要積極推動去產能,要從嚴處理違規。行業自律、去產能、聯合重組要齊頭并進。”崔星太說。
水泥行業增效益與企業間的聯合重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整合后的金隅冀東水泥(000401,股吧)業務對京津冀地區市場帶來明顯改善。”據金隅集團董事長姜德義介紹,金隅水泥和冀東水泥的整合是“政府支持、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的結果。“在去產能方面,金隅水泥近兩年關停了5條水泥熟料生產線。金隅集團將在唐山開展水泥行業創新試點,并逐步擴大到京津冀地區。”姜德義說。
近日,隨著雄安新區的設立,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國家戰略再次全面升級,同時也打開了未來水泥行業的需求空間。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京津冀市場是未來2年至3年水泥供需趨勢向上確定性強的地區。一是區域中線需求空間大,雄安新區的設立意義重大,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升級,前期項目已逐步落地,未來2年至3年需求釋放有保障;二是區域內龍頭企業對熟料產能與石灰石資源擁有絕對優勢份額,區域集中度很高;三是京津冀地區無論是從政策落地還是去產能空間,有望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受益地區。
數據顯示,2016年京津冀地區水泥產量同比增長7.27%,區域市場需求開始強勁回升。2017年年初,京津冀地區水泥價格持續上漲,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均價達393元/噸。記者從數字水泥網獲悉,4月1日,河北石家莊、邢臺、靈壽、深州和衡水等地水泥企業公布的價格大幅上調50元/噸;4月2日唐山、北京地區同步上調50元/噸,本次上調后均價升至427元/噸,相比去年價格低點(2016年3月份)233元/噸上漲了194元/噸,漲幅達到83%,相比去年全年均價296元/噸上漲了131元/噸,漲幅達到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