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兩部委《通知》規定的錯峰范圍與時間要求,本次北方15省市冬季錯峰生產活動平穩有序進行,各項數據顯示錯峰生產成效顯著,從多個方面達到預期目標。”據中國水泥協會副秘書長齊欣介紹,除了化解產能過剩,有效控制熟料總量之外,2016年水泥錯峰生產的成效遠不止如此。
首先,節能減排與減輕霧霾污染效果明顯。據中國水泥協會提供數據顯示,按減少水泥熟料產量換算,2016年水泥錯峰生產共減少燃煤消耗288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57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0.727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26.1萬噸,減少粉塵排放2.96萬噸。其次,企業經營成本大幅降低。減少熟料庫存15870萬噸,減少企業流動資金占用約305.9億元。第三,市場供需得到保證。錯峰期間水泥市場供應穩定,錯峰結束后隨著水泥生產旺季來臨,各省水泥市場均出現價格回暖,為全年行業實現整體盈利奠定了基礎。
“不僅如此,2016年水泥錯峰生產使得錯峰企業人心向穩。”齊欣表示,本次實施錯峰生產的475家水泥企業,涉及從業人員數達到18.2萬人,“錯峰期間,多數企業在維護職工隊伍穩定,保證職工基本工資發放的同時,主動開展停窯檢修、職工技能培訓、安全教育以及多種企業文化建設活動,保障職工權益,維護社會安定。”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南方多數省份積極學習、借鑒、推廣北方15省市自治區冬季錯峰生產工作經驗,認真制定各省錯峰方案并試行實施。“2017年水泥行業能否健康運行、有所突破,關鍵在于南方市場是否進一步節能增效。”孔祥忠說,下一步水泥行業將持續推進行業節能減排,降低環境污染,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使錯峰生產作為產業政策首次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實施。
日前,水泥行業去產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蕪湖召開。會議認為,未來中國水泥市場需求總體呈下滑趨勢,留給水泥行業改革的窗口期時間十分有限,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壓減過剩產能的政策和措施,抓住近3年有利時機全力推進行業去產能工作。“會議決定立即著手開展研究和起草涉及行業去產能7個方面的行動計劃及配套政策建議。圍繞7項工作內容,由企業組織專門隊伍參與研究,最終方案和政策建議要符合實際,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孔祥忠說。據悉,在7項專題方案定稿后,中國水泥協會將于7月中旬前召開會長擴大會議,使去產能方案成為行業統一行動的準則依據,有序推進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行業亟待配套措施早落地
“盡管錯峰生產工作在政府的指導下如期開展,但由于政策配套措施始終沒有出臺,加之個別政府職能部門監管力度不夠,以及少數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意識,使得錯峰生產工作中長期、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嚴重制約了錯峰生產政策全面落實。”孔祥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