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水泥協會近日向工業和信息化部上報的2016年北方15省市自治區水泥企業冬季錯峰生產工作總結中了解到,本次水泥錯峰生產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是政策方面缺乏相應配套的制約手段與保障措施。“本次冬季錯峰生產中,仍有部分企業存在私自提前點窯生產、不按期停窯等現象。”齊欣認為,這些現象反映出僅從政府部門約談和環保達標角度實行監管顯然力度不夠,“政府主管部門對違規企業缺乏更為行之有效的處罰依據與手段,使違規企業無法受到嚴厲懲治。”對此,中國水泥協會提出建議,希望主管部委可以主動會同更多政府部門為錯峰生產做好“會診”工作,“研究更多的監管手段與獎懲措施,用‘組合拳’的方式多方位對違規企業加大懲治力度,以保證現有政策在有法可依、有章必循的狀況下有效實施。”齊欣說。
其次,監管、執法實施過程中缺乏執行力度。據了解,雖有兩部委《通知》及各省經信委、環保廳的相關文件陸續出臺,但仍然存在部分企業所在地政府職能部門缺乏監管力度,致使錯峰生產難以正常開展。此外,個別企業社會責任缺失,行業自律觀念淡薄,也對本次錯峰生產造成了一些影響。
截至目前,北方地區水泥企業冬季錯峰生產工作已經推行3年,不可否認,在減少冬季燃煤污染總量,有效調節水泥市場供需關系的同時,錯峰生產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做出了巨大貢獻。
“目前,錯峰生產正在向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方向發展,為糾正錯峰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使錯峰生產順暢有序進行,行業亟待國家政策配套措施及早落地。”孔祥忠表示,為貫徹國辦發34號文件精神并將其轉化為具體實施措施,中國水泥協會已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建議,“懇請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會同相關單位在今年9月前,聯合下發《關于做好全國水泥錯峰生產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有關政府部門認真貫徹執行,加大監督執行力度,建立長效機制,使水泥錯峰生產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全面實施。為了建立水泥錯峰生產的長效機制,中國水泥協會還建議政府部門增加鼓勵錯峰生產的優惠政策,完善監督措施,營造并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障錯峰生產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