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公司的項目經理JIM,越往后做這個項目越覺得絕望。最開始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這么低的價格就把項目得手了,而且乙方還是自己的好兄弟李磊。項目開工會后就發現情況不妙。
項目構架圖里的人員看著多,其實都假人。看著項目有40個人,可是有25個人同時在做其他的項目。好脾氣的JIM忍了。一個月后,好兄弟李磊朝他發了第一次火。因為一個合理的建議沒有人工時做變更,JIM忍了。
7.三個月后,李磊拿著第一份變更單來找JIM,追加了50萬合同額。當時簽合同的時候雙方對工作范圍一直存在分歧,但是李磊公司的銷售埋了個很大的伏筆,純種老外JIM沒看出來這個把戲,現在只能認栽。
六個月后,追加的合同額達到了200萬。第七個月,JIM的老板和他電話聊了一個小時,并第一次對JIM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懷疑。第十個月,追加的變更額已經超過了400萬,JIM苦笑著和另外一家工程公司說,早知道這樣,當初就選你們了。
第十一個月,現場施工的時候發現某個設備無法吊裝,敲掉某一塊次梁之后,把設備抬進裝置之后,國外的工程師校核土建載荷時發現強度存在重大隱患……項目做完了,JIM大病了一場。
8.我堅信一句話:他人今日所承受的,他日我必將承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是整個行業的悲劇,不是小明,李磊或者JIM某個個人可以逃脫的。而抵制這樣的悲劇,則必須從我們每個人覺醒做起。這是一個鐵窗,很多人正在沉睡,而少數清醒的人開始吶喊。開始的時候吶喊吵醒了大家的美夢,很多人開始揍這些吶喊者。揍著揍著,大家發現這個悶屋子里有煤氣泄露,于是齊心合力把窗子打破。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行業開始了低價中標的惡性競爭。做項目變成了賣白菜,你出一毛五,我就敢出一毛二。結果呢?
“搶別人的單,斷自己的路!”以低價接單的企業只看重眼前利益,看似迫不得已的個體選擇卻在危害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這樣的經營模式持續不了多久,而且在行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企業也喪失了從產品開發、工藝創新等方面提升的能力,其發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到頭來會發現這是條死胡同。
其實,在價格戰的博弈中,企業完全可以靠挖掘自身優勢,獲取更多利益。 ——靠產品說話,完勝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