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誠信方面,有些公司的做法是,對那些信譽好,管理完善,有可靠機制的單位列為誠信單位,在投標時給以優惠,對那些不講信譽,管理差,偷工減料的單位列入黑名單,踢出單位的招投標市場,同時建議對那些資質好、講信譽的誠信單位在同等條件下給予3%-5%的優惠,此類單位帶來的是工期提前,管理可靠、質量無憂。
唯有這樣做還不夠,建議政府設立誠信單位、不誠信單位排名榜,各個建設單位在招投標時予以參考,是列入不講信用單位付出相應的代價,以示懲戒。
4. 要采取有效的防風險措施,把好“風險”關。
以最低價中標的工程,利潤一般比較低,降低了中標人抗風險的能力,容易造成工程的失敗,常見的有:某些中標人中途放棄、還有的進度一拖再拖,還有的干脆偷工減料,這樣會給建設單位造成很大損失。在當前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企業誠信度普遍較低的情況下,建設單位要有較強的防風險意識。
這時,招標人就需要事先安排一套預防風險的工程擔保措施一旦產生質量事故、工期延誤等問題,就能有效地轉移化解風險,最大限度地挽回經濟損失。
一般來說,在招標時必須要求投標人提供投標保證金,簽合同時必須要求中標人提供履約保函;在付工程進度款時,業主和監理工程師應嚴格審查承包人的工程款使用情況,按規定支付進度款,應預留5%~10%工程尾款作為保修金。
5. 建立設計賠償和設計保險制度,提高設計的質量。
采用最低價中標方式,對招標前期工作質量要求較高,建立設計賠償制度,要求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需對因設計原因造成的失誤賠償全部經濟損失。巨大的經濟責任驅使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加強責任感和危機感,達到提高設計質量的目的,為提高投標報價精度和保證最低價的權威性打下基礎。同時,為了使設計賠償能夠真正兌現,設計單位必須購買設計保險才能承接設計任務。
為了防止因施工圖紙深度不夠、交代不清而引起的報價誤算、漏項等不反映真實報價情況的發生,所有工程一律采用實物工程量清單招標的方式。投標報價由構成工程實體的工程量清單費用、非競爭性費用、競爭性費用三大塊組成,為快捷準確的評標提供方便。即便是無標底評標,也應該編制標底以發揮其評標時的參考作用。
6. 借鑒國外經驗,推進企業成本定額及相應工法兩項制度建設。
所謂企業成本定額是指企業在正常施工條件下,確定完成一定計量單位分期工程所需人工、材料、機械臺班消耗量的價格標準。所謂工法是指“以工程為對象、以工藝為核心、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把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結合起來,經過工程實踐形成的綜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讓企業成本定額與工法相互對應,相互配套,動態調整,在市場競爭中真正體現企業的實力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