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處置“僵尸企業”是今年去產能工作中的“牛鼻子”工程。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至少已有14個省份明確了今年清理“僵尸企業”任務清單,但在處置“僵尸企業”的過程中,多地普遍遇到了人員安置壓力大、資金籌措渠道單一等障礙,如何確定“僵尸企業”,各地參考標準也不一致,相關方面亟待采取措施破解難題,保障“僵尸企業”處置工作平穩推進。
清理“僵尸企業”成多省工作重點
多地公布了去年處置“僵尸企業”成績單,業績亮眼。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吉林、河北、山東、浙江、廣東等14個地方明確提出處置“僵尸企業”。
武漢江南集團是由武漢第二棉紡織廠組建成立的一家國有紡織企業,在冊職工為1465人。截至2015年底,公司負債8.9億元,凈資產為-3360多萬元,陷入經營困難、財務狀況惡化局面。
去年,托管武漢市數十家國有工業企業的武漢市工業控股集團,對下屬包括江南集團在內的3家“僵尸企業”進行清理處置。江南集團將紡織主業及其有效資產組建并轉移至新企業,與另一家知名紡織國企裕大華集團重組,并將1000名職工分流至新企業,由此完成“僵尸企業”的輔業剝離與人員安置,從而實現新生。
近期,多地公布去年處置“僵尸企業”成績單。據統計,廣東國有關停類“僵尸企業”實現市場出清2394戶,浙江處置555家“僵尸企業”,山東125家省管“僵尸企業”實現退出。在老工業基地遼寧,去年關閉了39處煤礦和近20戶鋼鐵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吉林、河北、山東、浙江、廣東等14個地方明確提出處置“僵尸企業”。其中,一些地方還列出處置“僵尸企業”的具體數量目標。
比如,河北計劃完成4家鋼鐵“僵尸企業”出清;浙江省完成處置300家“僵尸企業”。山東省在去年處置完成第一批125家的基礎上,計劃在2017年完成處置的第二批 “僵尸企業”124戶。湖南今年要完成省級層面“僵尸企業”清理任務的50%。
處置“僵尸企業”,也成為各地國資系統今年的工作重點。據統計,2016年北京市屬國有企業共退出“僵尸企業”55戶,妥善分流安置職工1998人。北京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北京市將加快退出“僵尸企業”,重點退出長期虧損扭虧無望、吊銷營業執照及四級以下管理失控的企業,目標是完成50戶以上“僵尸企業”的退出。